当前位置 : 首页 >焦点 > 正文

诗词是灵魂深处的思考——访青年诗人胡书敏

2015-11-30 10:10:02 转载出处:重庆电台

  11月29日下午,来自湖南的青年诗人胡书敏先生应邀来到重庆自然博物馆为重庆各大高校的学子以及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作专题讲座,主题为“《诗经》的音乐美学及其价值基础”,60余人参加了讲座。重庆市作协及重庆市委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胡书敏主要就《诗经》的基础知识与《诗经》音乐哲学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他说,《诗经》开创了很多艺术思想特别是文学创作的先河,启发了后来的汉赋、乐府以及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出现。他还介绍,《诗经》的音乐美不仅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在社会教化和语言文学等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体现,而《诗经》对音乐的鉴赏重在“品道德”。

  讲座结束后,重庆电台记者对胡书敏先生进行了专访,胡先生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您好,非常高兴能够见到您。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词创作的?最初的创作动力是什么?后来能够坚持创作的原因是什么?

  胡书敏:零五年,说实话当时纯属自娱自乐,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寄给了杂志,没想到会有人关注。我喜欢去风光优美的地方游玩,大自然的美景常常能激发我去抒发心中的情感,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创作的动力吧。坚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喜欢写作。

  记者:您写过很多诗歌,请问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首?

  胡书敏:可以说每一首我都很喜欢,因为每一首作品都反映了我不同时期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只是有些作品相对来说可能会记忆深刻一些,比如像《起航》《挑夫愁》《云何》《精灵赋》等等。

  记者:说到《云何》,我知道这首作品获得了华语文学奖,祝贺您!但是我听说很多人看不太懂,请问是为什么呢?

  胡书敏:谢谢。《云何》这个作品我采用的是诗经体,部分字词的读音及意义和我们平时用到的不一样,所以很多人说看不懂,甚至隐约有点质疑的味道,其实学过《诗经》的人都能读懂。

  记者:请问您对重庆诗歌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怎么看?

  胡书敏:我来重庆还不久,对重庆诗坛知道的不多,基本都是以前在网上了解到的。据我所知,重庆诗歌相当好,作为中国诗坛的重镇,起点很高,出了许多年轻的优秀诗人,比如我的好朋友吴飞,他的作品就很有深度,创作的状态也非常好,跟他比起来我的创作只能算一般,只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

  记者:请您谈谈诗歌与现实人生的关系。

  胡书敏:我常常说,诗词不能是一种虚无的感觉,它应该是与你的血液、你的身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是你的人生经历、生活感受以及源自于灵魂深处的思考。

  记者:您的作品《冬天里的守望》和《没有雪的冬天》都与冬天有关,请问有哪些区别?

  胡书敏:写了《没有雪的冬天》之后我想换个不一样的味道,在艺术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前后都以冬天为名,大概是我对这个季节的感情,我相信有心人会读出这两个“冬天”是不一样的。

  记者:请问您认为什么因素对于创作影响最大?

  胡书敏:首先写作是需要天赋的,就诗来说,就是对诗意的敏感程度。诗人对事物瞬间的感悟、灵感的捕捉,需要平时深厚的知识积累。我不太赞同灵感如闪电,一来就能源源不断写出作品那种说法,灵感在哪里?灵感在你知识的积淀里!写诗同样需要扎实不懈的努力,一笔一划地写。我的大部分诗词都是生活经历的一种体现,然后就是不断的学习。所以我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

  记者:您是湖南人,但是大多数时间在重庆工作和生活,那么您认为地域文化对一个诗人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胡书敏:关于这点我从来没有太多的想法,也许各地同胞在生活饮食习惯上有些许不同,但我并不觉得行政区域的划分对我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记者:在文学界,关注您的学者、诗人很多,相信您也认识一些。您认为学者的研究、读者的评价对于一个诗人的成名是不是有重要作用?

  胡书敏:有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了解你的思想肯定是好事,但我认为出名并不是作为一个诗人的最终目的。

  记者:在创作中,您遇到过的困扰有哪些?又是如何解决的?

  胡书敏:有过很多困扰,有时候写一段就停顿一下,并非是缺少题材,而是经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到老套的表现手法,这恰恰是我一直在避免的,我想呈现出更新的东西,这也是一些老师评论我风格多变的一个原因。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就会停下来思考,审视之前写出来的文字,慢慢的就会起到一种沉淀的作用,思路会变的更加清晰。

  记者:您认为重庆诗歌的整体水平如何?您可以分时段谈。

  胡书敏:按时期来讲的话,我认为抗战期间在重庆的一批诗人的创作在全国是处于高水平的,我看过抗战时期的诗词选,印象很深刻。我对建国一直到九十年代期间的重庆诗歌并不了解。但是新世纪以来,重庆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诗人,是非常不错的,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非常具有厚重感。

  记者:您认为重庆当代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有哪些?

  胡书敏:太多了,要说的话我能背出一大堆名字,比如白月、金玲、梅依然、唐明、冉仲景,等等等等,数不过来。

  记者:您认为当代重庆诗歌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胡书敏:有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重庆诗歌的问题,而是广泛性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诗人写出来的作品漂亮有余而重量不够,甚至过于脱离实际,过分的注重商业化,令人担忧。不过还好,这样的例子并不多。我们不必太过焦虑,时间会自然地解决很多问题。

  记者:有些诗人在某一段时期名声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逐渐销声匿迹。对此,您怎么看?

  胡书敏:真正好的作品,过了千百年都有人记得,时间是最公正的,我们不能轻视时间,应当怀着敬畏。

  记者:我们知道您是一位不喜欢张扬的诗人,默默写作。但有些诗人却注重宣传包装,对此您怎么看?

  胡书敏:如果宣传能有效提高他的作品质量的话,那肯定是好的,然而这不太可能,各人本身的斤两摆在那里。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宣传没有作用,宣传的作用太大了,太多的读者并不研究诗,很多人说好的话,他也觉得好。宣传对诗人是有帮助的,但是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就像之前说的,时间是最公正的。

  记者:您认为重庆诗歌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您愿意在此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胡书敏:请原谅我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建议。我认为重庆文学界在本土文化的挖掘及建设上是十分成功的,有许多新的思维值得大家借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里多学习,希望能留下一些好的作品,同时我会把我们重庆诗人的优秀作品推荐给更多人。

  人物简介:胡书敏,男,汉族,湖南郴州人,新派武侠小说作者、诗人。笔名:胡不归,何不笑等。他的作品生动反映了新一代青年的心声,具有显著的艺术力量,干净简洁的语言不乏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关怀,其中既有道家的洒脱随性、又有高尚的侠义之心以及中医的仁爱思想,文风独树一帜。

  早年发表小说《无双剑》《豪侠》《朱雀》等数十部,载于武侠杂志。诗词作品《初冬的回忆》、《木芙蓉》、《西瓜》(新加坡华语文学奖)、《销魂 》、《走向蓝天》、《假如钟声响了》、《海浪》、《涂鸦》等,诗集《胡不归诗词选》、《十一月》等。

  近期诗词作品有《挑夫愁》、《云何》(亚洲华语文学奖)、《精灵赋》、《虞美人》、《清兰赋》、《木莲赋》、《葱兰赋》、《月亦憔》、《夜雨寄思》、《赞海鹰》、《春柳》、《咏秋英》、《有闲情》、《时光河》、《碧江烟》、《忆小埠》、《心愿》等,著作《胡不归诗集》。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