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小镇建筑师手札 | 在人间烟火里寻找生活的力量

  

 

  在阿那亚的产品理念中,房子是精致生活的容器,是家庭亲密关系的能量场,与美好生活密不可分。

  今天“曝光”的这份笔记,记录了阿那亚小镇的建筑师,如何把对家庭,对时光,对生活的理解融入产品,在海边打造“心灵居所”的历程。

  “五一面世的阿那亚小镇,是一个集聚温暖、真实生活的地方。”这应该也是所有人共同的期望。

  

 

  这些年,看到很多的建筑都是为“养眼”而存在的,奇特的造型、亮眼的外立面,特别能够满足媒体镜头前“哇哦——”惊叹一声的需要。刚入行时不懂,也想着标新立异,什么时候搞点drama的东西出来,可是随着自己人过中年,有了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才发觉心里在意的东西越发平实、简单。

  房子,舒服就好,说到底重要的是我们营造的空间能不能真正展开生活,居于其间的微妙感受是镜头拍不出来的。所以越发欣赏阿尔瓦•阿尔托,它的建筑总是温软的,居住者的每一种需求都被细心关照,以至于你甚至会忘记空间的存在。

  

 

  这种“忘记”算不算得上对建筑师的至高褒奖呢?当你与家人朋友相聚时,美好时光不会被打扰,空间隐匿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平静、柔软,但是很温暖。

  在接手阿那亚小镇的设计时,我想要追求的就是这种感觉。阿那亚,对建筑师来说是很让人惊喜的地方,大海、茂密的刺槐林,优渥的自然环境具有让人平静、让内心柔软的氛围。我喜欢她“人生可以更美”的理念,也认同“海边超级第一居所”的定位。

  确实,只有作为人的心灵居所、真正去铺陈生活,平静、柔软,这些美好的氛围才有巩固与深化的可能。

  

 

  阿那亚还可以更温暖一些,在孤图和礼堂真诚面对过自己,回过身,真正的生活还是要有烟火气。哪怕是一个人在露天咖啡座闲坐,看着孩子嬉笑玩闹,感受到身边热切的交谈,内心也会被一种充满生机的感觉包裹,这种感觉让人不孤单。

  阿那亚小镇,应该是那个集聚温暖、真实生活的地方,阿那亚应该有这样一个地方。

  

 

  小镇建筑都用了简素的白墙,因为与木、石、砖这些古老建筑材料的调和使用,是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方式致敬,这种意象,中国人最能理解,这是带有文化记忆的感觉。

  

 

  而恰恰是因为白墙与多种材料的混合,白色不再显得寡淡,也不是为了彰显形式而对材料做出了否定,它变得温和,迎纳和接受了时间。而生活,不就是一点一滴的时间记忆的叠加吗?

  

 

  小镇的生活一定是在自然中展开的生活,“第一居所”也是因为在“海边”才有成立的基础。

  叠院别墅,除了两个院子,我们还特意设计了四个露台。如果说院子是和朋友们相聚的户外公共空间,二层和顶层的露台对家人而言更具有一些私密性。

  

 

  设计时,我常常想起儿时,乡间暑热难耐,奶奶把竹床搬到场院里,晚风、繁星、奶奶的蒲扇、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如今,我也想这样讲给我的孩子听,顶层的大露台,能够更加接近繁星吧。

  

 

  去欧洲,特别喜欢人家的房子,院子、窗台种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总想起那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种积极生活的氛围即便是我这样的异乡人也会心头一暖,有着整天的好心情。

  

 

  做设计时,二层的卧室走出去就有两个宽大的露台,想象着遍植鲜花的场景,既在装饰自己的生活,也能装饰过路邻居们的梦。

  

 

  

 

  到我们这个年纪,纵然无事,也莫名地总有些心理上的焦虑感。烦透了,背过身深吸一口气,就好像能暂时从生活的琐碎里抽身而出,放轻松一些。

  温暖平静的生活一定是不“满”的,其乐融融的相聚空间之外,我觉得房子也该留出一点“空”的角落。

  

 

  我们在森林洋房里,特别预留了一块方形空间,不大,榻榻米“四张半”大小。一人,读书、白日梦,怎么都好;两人,饮茶,请进来交谈的,那一定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的知己了。三人?那还是去客厅坐坐吧。

  

 

  比起之前的设计,小镇南区的户型都比较大,森林洋房有三房,叠院别墅有四房。

  

 

  既然是生活的居所,我觉得就不能像度假目的那样简单将就,空间需要足够容纳一家人所有的日常活动。

  

 

  小镇生活是要弥补城市生活的逼仄,足够充裕的活动空间让一家老幼、甚至是短时探访的亲友都能自在相处成为可能。

  

 

  一个家,过得就是个人气。大家庭的相守成为城市里的奢侈品,房价是很大的限制因素。

  而在我们的小镇里,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发泄精力,还能感受到我记忆里的那种大家庭生活的温度。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相信这对越发年迈的父母更会是一种安慰吧。

  

 

  海边的空气质量要比北京好很多,但既然是为了生活,对家人再多的关照也不为过。

  小镇南区的房子增加了新风系统,24小时都有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厨房增加了净水系统,用水更加安全洁净。我们希望,在阿那亚的设计中,将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这个理念贯穿始终。

  

 

  空间设计的舒适性体现在细节上,通过之前和很多邻居的访谈,我们在玄关和卧室内都设置了便于行李摊放的空间,进门和离开都便于整理。

  

 

  带父母来海边度假生活,是做子女的孝心,也是一种生活常态,为了让家人更加安心,卫生间里也增加了紧急报警系统。

  

 

  我特别惊喜的是,阿那亚在小镇的设计规划中留出了足够充裕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计划运营的业态之丰富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广场、市集、时尚买手空间、食堂、露天咖啡,甚至还有电影院和红酒庄园。这大概是我从业这么多年,最情投意合的开发伙伴了吧。

  

 

  我特别好奇的是社区里的电影院,和熟悉的邻居们一起看电影是种怎样的体验?这总让人想起儿时父母单位大院的露天电影,搬着小板凳和小伙伴们挤到幕布前头,回头看那些熟悉的大人的脸上各种有趣的表情。

  电影院是小镇日常建筑中有较强精神属性的,是造梦的地方,而理想的小镇生活也是要先造出梦、再一步步实现的。

  

 

  对建筑与生活的关系思索越久,越会发现,生活不是在房子里就能营造出来的,建筑师要给人们在步行尺度可以到达的区域内营造足够便利、足够丰富的生活氛围。

  这些公共空间同时承载着人们情感和精神的需求,生机来自于多样性,而因为有交流,才有了关系、记忆,这些丰富的“关系”、共同的“记忆”,最终沉淀为小镇生活的精神内核。

  

 

  我们在小镇的中心规划了广场和市集,这里应该是小镇最热闹、人气最足的地方。

  没有喧宾夺主的建筑物,公共空间的设计都是简洁克制的,设法营造出更多人们可以交流的户外空间,毕竟,从春到夏,阳光和海风的魅力都无可阻挡。

  

 

  露天咖啡座摆到广场上,市集周边也有露天摊档经营美食,为了给小镇带来更国际化的元素,开发商甚至找到了著名建筑师郭锡恩&胡如珊,设计小镇地标Aranya Village。

  我很喜欢其中的设计亮点,这个高品质日常生活体内,倒锥形的内部空间底部是个带有喷泉景观的圆形阶梯剧场。

  

 

  亲密关系的能量场,看到围挡上这句广告语的时候,我就理解了阿那亚的开发者对社交空间为何有如此多的需求:日常生活里,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品质才是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啊。

  

 

  人到中年,每天被日常的琐碎所包围,很忙,却是越忙心里越觉得寂寞。不要说多久没跟朋友们“有茶有酒,闲坐东窗”,每周保证三天回家吃晚饭也是要用挤的。

  城市太大、交通成本太高,小时候单位大院生活里那种东家串西家的热络实在是有心无力,可岁数越长,反而越容易回忆起童年的那些日子。

  现在移动办公越来越便利,每周北京—阿那亚“4+3”的生活模式是有很大可能实现的。开车3小时,远离雾霾,生活品质并不比京城低,要是和朋友们都能相约住到阿那亚小镇来,实在是件美事。

  

 

  在与开发者共事的过程中,我能真切的感受到阿那亚对社区营造的用心,以及在建筑空间中推动美好生活场景呈现的执着追求,而填充空间的是丰富的社区活动。

  据我所知,过去的一年,阿那亚开展了大量的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对此,我深受鼓舞。我一直认为,未来型社区,一定是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家园,很是像大学里的感觉,美好又纯粹。

  

 

  岁月沉淀,看过了大半的世界,才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在内心深处。

  小镇致力于营造的生活跟我想要追求的生活是一致的,平静、柔软、温暖。中国文化讲阴阳辩证,那些柔软与温暖,其实也是内心最坚实的力量。

  

 

  我们对建筑的追求何尝不是如此?小镇都是日常建筑,但是“日常”并不意味着苟且,它该是一种包含着神性的生活化,在日常功能包裹的内核下是隐形的“崇高”。因为有所追求,我们才得以不沉沦在生活的庸常、反复和琐碎之中,活得才更有奔头。

  总以为人生的面貌已经揭晓了大半,感受到阿那亚社区生机勃勃的生活氛围,才对“人生可以更美”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多未知的美好的可能,需要自己去相信、去实现。在自然中,在美好的小镇生活中,内心会放松、会治愈,生发出对抗粗鄙和丑陋的坚实力量。